廣告
xx
xx
"
"
回到網頁上方

強震毀家園! 老屋「都更、危老」課題須正視

記者 謝丹慈 / 攝影 何佳陽 報導
發佈時間:2024/05/04 22:25
最後更新時間:2024/05/04 22:25

強震來襲最怕安身立命的房屋受損,甚至可能傷及家人,尤其台灣地震頻繁,因此老屋聚集的縣市也積極推動都市更新,以及危老重建,尤其以台北市舉例,平均屋齡達到37.6年,其中屋齡25年以上的住宅占比甚至高達近8成,如何讓老屋挺過地震,也必須和時間賽跑,加強耐震度。

圖/TVBS

 
梁柱鋼筋外露,結構扭曲變形,牆面支離破碎,家園面目全非。

受災戶:「傻眼這邊怎麼破了一個大洞。」

2024年4月3日早上7點58分規模7.2強震無預警襲來,老屋密集的雙北地區,最大震度5弱,哪裡能承受?

 
這一震如同照妖鏡,住戶才知道原來安身立命的家,無法保護家人。

新北市都市更新處總工程司陳建吉:「目前新北市的紅單跟黃單建築物,目前(4/23)到目前為止,紅單總共有6處,黃單總共有15處,那目前還持續增加中,因為建築師公會他們還在去每戶,每處每處要去看才知道,那有一個共同性的問題,就是一樓幾乎都是騎樓,或者是一樓都是打通的店鋪在裡面,那因為說一樓都幾乎都騎樓,所以它的這個耐震能力比較不足。」

都市更新公司總經理戴雲發:「我想說921地震之前設計新建的建築,它普遍有存在著幾個安全上的一個瑕疵,是哪幾個呢?第一個,早期的設計地震力比較不足,第二早期就像我們講說綁鋼筋,工人的施工品質的觀念,大家都認為說我鋼筋怎麼綁都不會倒,所以他覺得有些細節要求要做到的,以前工班都不願意做。」

圖/TVBS

921大地震是大自然給台灣人的震撼教育,從此內政部也針對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,進行全國性修改。

新北市都市更新處總工程司陳建吉:「譬如說早期箍筋的話,都是用90度的彎鉤,那目前921地震完之後,耐震彎鉤又變成135度,對建築物的耐震能力來講,才會停才會有加強,所以早期建築物,包括4、50年建築物,民國80年,包括70年60年的建築物,其實一般來講耐震能力其實都不足。」

雖然老屋不等於危老,但一定比新房屋有更高的風險,在403強震後政府推動危老重建,以及都市更新的步伐也不得不加快。

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同仁:「剛好海砂屋第一案它比較特殊。」
 

台北市都市更新處同仁們聚集在一起討論項目進度。

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主秘謝明同:「地震發生之後,其實大家對於防災這件事情的意識有提高,那其實蔣市長其實也喊出了大都更的時代這個名稱,就是希望除了日常的一些都更的狀態之外,其實大家應該把所謂居安思危這個觀念,植入在我們的生活裡面。」

如果是危老重建,屋齡必須達到30年,沒有電梯或是結構安全未達標準,要走都更,條件則是30年以上合法建築物重建,或是建物達20年就,可以選擇整建或維護,但必須達到一定面積。

記者謝丹慈:「如果在台北市位於更新地區,再加上屋齡是30年以上,沒有電梯沒有車位,再加上臨一條計畫道路以上的話,那麼要啟動都更的機會就會比較大。」

圖/TVBS

 
不過根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23年第4季,全國房屋稅籍住宅的平均屋齡高達32年,如果只看25年以上住宅,占比達到69.1%,進一步觀察六都及新竹縣市數據,以台北市平均屋齡37.6年最高,而且屋齡25年以上的住宅占比高達79.2%,尤其北部台北盆地,還有火山以及土壤液化等問題。

都市更新公司總經理戴雲發:「我們就模擬地震發生,我們可以看到說這棟建築它可能會就傾斜倒塌,所以我想說這就是說土壤液化,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沙會往下沉,水冒出來,那基礎的老舊建築,當發生大地震引發土壤液化的時候,它就會可能是傾斜倒塌。」

基礎房屋因為只是建立在表面比較容易傾倒,但如果採用連續壁或是土壤改良,又或是建造基樁,都能有一定程度讓房屋更牢固。

都市更新公司襄理黃仁威:「(如果)整個裂縫很大,塞得進去這些硬幣的時候,這些就真的要請技師來做勘驗檢查,技師會幫你出一份報告,看你是要做補強,或者是說真的有疑慮,要貼紅黃單的時候,這個技師會再出一份報告給各位住戶。」

圖/TVBS

但房屋要成為紅黃單必須住戶主動申請,或是想進行補強,則自行找專業的技師來評估。

台北市建管處發言人鄭大川:「紅單是主要構造的一個損害,比如說梁柱樓板結構牆,這些有損害到嚴重的程度,必須把人員撤離,那就會被列為紅單,那黃單比較普遍的現象,大概它不是主要結構的破壞,而是可能是有一些傾倒物或是墜落物,怕去傷及到路人或其他民眾,所以我們要求在一定的範圍,應該有一個警戒線之類的。」

光是台北市403地震後民眾,民眾對於建物有疑慮的通報案件多達1800多件,截至4月底勘查半數,只有2件紅單,17件黃單,由此可知民眾對於房屋安全性的重視更加謹慎,只是當要推動都更或危老重建,礙於地主同意比例,說到利益關係往往就卡關。

新北市都市更新處總工程司陳建吉:「為什麼整合上面會最困難,只有兩個重點的因素,第一個是資訊的不對稱,那第二個問題是,民眾自己本身對都市更新條例的相關法令規定其實非常多,他們自己也其實不熟悉。」

台北市都市更新處主秘謝明同:「當然政府現在也有一些既定的公開的協調程序,那必要時也會用公權力的介入方式,來協助都更的順利推動。」

也有專家提出一定屋齡以上的老屋,必須全面強制健檢,而如果是嚴重危屋,則強制拆除進行都更,但這需要政府展現魄力,否則都更這條路,一等可能就是幾十年,房屋的風險也同步加劇。

圖/TVBS

這處位在台北市的公寓,屋齡超過50年屋主決定翻修,增加使用年限。

室內設計師吳宜哲:「像它的牆壁甚至還有不太直,然後以及一些龜裂的情況,那我們就是判斷它是不是有危險性,還是只是一般正常的龜裂,那以及它的廁所,還有它的廚房管線這些部分的話,我們就同步做一個修繕這樣。」

屋齡除了是一個整建依據之外,地震過後,審視家中的每一個角落也格外重要。

室內設計師吳宜哲:「柱子和梁如果有裂縫,大於像錢幣可以塞進去的話,那可能就要注意的,那可能請專業人員,或結構技師、建築師這邊來做一個確認。」

圖/TVBS

畢竟災害何時來強度又是如何,沒有人可以預知,誰也不希望自己溫暖的家,變成廢墟甚至傷害到家人,現在起的每一分每一秒,與其帶著不安和忐忑和時間賽跑,倒不如認真檢視房屋的安全,千萬別和大自然下賭注。

 
 

花蓮連續地震

#花蓮7.2地震#耐震度#都市更新#災害防治#建築安全

分享

share

分享

share

連結

share

留言

message

訂閱

img

你可能會喜歡

人氣點閱榜

延伸閱讀

網友回應

其他人都在看

notification icon
感謝您訂閱TVBS,跟上最HOT話題,掌握新聞脈動!

0.1456

0.0785

0.2241